
策展人 / 翁譽真
更新於 2025-10-14
當一份禮品不再只是象徵外交的儀節,而成為傳遞「永續價值」的載體,城市之間的友好便昇華為一種共識—共同守護地球家園的信念。以具有「永續精神」與「在地文化」的禮品建立城市情誼,推廣低碳生活、生態共榮與文化共感。這些禮物,不僅展現國際禮品的設計能量與土地情感,更彰顯了「持續交流、福祉共享」的國際城市夥伴願景。
這不僅是一張悠遊卡,更是文化與永續意識融合的象徵。卡面設計採用波蘭代表性色彩「紅」作為主調,並結合擁有數百年歷史的波蘭傳統陶花紋樣,展現東歐工藝的精緻與文化深度。
此限量悠遊卡設計不僅展現文化美學,更實踐SDGs第12項所倡議的可持續消費與生產模式。以卡片取代一次性紙本入場券作為可重複使用的智慧型交通載具,顯著減少紙張材料與印刷所造成的資源消耗與碳排放。透過數位載具的普及與文化結合,鼓勵更環保的使用行為,亦呼應全球減紙與綠色設計的永續趨勢。限定發行不僅避免過度生產,也強化其收藏與文化價值。不僅僅是張入場券,而是傳達循環經濟理念與文化永續意識的可持續使用交通票卡,體現城市外交中對自然資源尊重與負責任消費的實踐。
同時悠遊卡的本質亦意味著智慧型綠色交通的媒介,有助於提升大眾運輸的使用率,降低私人交通依賴,間接減緩都市碳排與空氣污染。呼應SDGs第11項永續城鄉發展中對城市交通韌性與低碳基礎建設的倡議,並間接促進都市與郊區、城鄉之間的永續連結與社會包容性。亦與桃園市致力發展智慧交通、推動低碳生活、倡議綠色都市系統的目標相互輝映,體現城市外交中以禮傳情的永續交流精神。
可愛的波瀾陶紋紅色小卡穿梭於你我生活之間,象徵都市生活與文化交流的結合,串聯都市與郊區、跨國與地方,促進包容性社會的建構與文化多樣性的傳遞。
波蘭台北辦事處處長高則叡致贈
<詳見「國際書展限定波蘭悠遊卡」>
此禮品不是只是個電車模型,而是以被譽為「最美區間車」的臺鐵 EMU900 型電聯車作為設計原型。外觀車頭造型現代流線,車燈亮起時如同一抹微笑表情,相當可愛。新型EMU900型通勤列車由10節車廂組成,取代舊有車型,使運量提升,滿足城郊鐵路尖峰時段日益增長的通勤需求,同時由電力推動取代傳統燃油列車,也顯著降低碳排放與空氣污染。新區間車加入營運意味著,北台灣大都會生活圈的通勤更加便利,而長期擴大軌道與大眾運輸系統也是達成淨零排放的重要策略之一,是邁向SDGs第9項其技術創新與設施提升的精神及第13項氣候行動因應氣全球氣候變化而朝向低碳交通策略的重要一步。
製造商韓國現代樂鐵(Hyundai Rotem)總部的京畿道義王市設有「韓國鐵道博物館」,是南韓首屈一指的鐵道城市。展覽涵蓋蒸汽火車、貨運列車、特別車輛、總統專車等30餘種鐵道車款及歷史鐵道珍貴文物,可以說是推動當地鐵道文化與教育的重要場域。鐵道的本質是縮短成市及郊區城鄉差距的重要功臣,博物館不僅為這座鐵道城市保留歷史縮影,更為未來發展留下文化根基,體現 SDGs第11項永續城鄉中所提倡的強化國家和地區發展規劃的正面連結,也提供了當地社區認同的契機。
桃園設有「桃園軌道願景館」,以桃園鐵路地下化和捷運系統發展願景為展示重點,是兼具導覽、教育和觀光功能的景點。同時有全國唯一的高速鐵路主題展館「台灣高鐵探索館」,內有高鐵興建、營運、維修及文史保存等共計19個精彩主題展區,藉由科技互動裝置及導覽解說,積極推動歷史與交通教育的結合,深化市民與國際友人的交通文化體驗。
相互輝映著在交通科技、歷史文化認知參與的永續倡議,可以說是「以車會友」的城市外交精神。
現代樂鐵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朴大元致贈
<詳見「台鐵EMU900型電聯車紀念酒」>
這個城市徽章,設計主題取材自曼哈頓海灘市的自然環境與城市特色,以太陽、沙灘與海浪為視覺元素,象徵這座位於美國加州洛杉磯的濱海城市對地方風貌與自然資源的珍視。造型採正三角結構,分別呈現陽光普照、金色沙灘與碧藍海洋,體現了該市長年以來推動永續與休閒生活的城市哲學。
該市擁有完善的濱海自行車道網絡、潔淨的公共沙灘與戶外運動空間,是綠色城市生活的典範。其使命是「打造健康、永續且具韌性的城市」並延續其環境領導與治理傳統,正是實現SDGs第11項「永續城市與社區」的核心價值。海灘市長期推動海岸生態保護與永續城市規劃,在氣候行動與海洋保育上展現領導能力,推動 Clean Power Alliance、綠色建築與零浪費、海灘沙丘復育與海洋保育等多元永續措施,以實際行動保護海洋資源,呈現SDGs第14項永續海洋與保育及SDGs 11永續城鄉等理念。市內著名的圓屋水族館(Roundhouse Aquarium)也以推廣海洋生態與環境教育為其宗旨,並專為兒童開設的課程,深化下一代對海洋多樣性的理解與保護意識。
一枚小巧的三角徽章,卻裝載了一座海濱城市的靈魂,不僅代表曼哈頓海灘市的地域文化特色,更承載著可與桃園市共享的永續願景。禮品的背後,是城市在氣候行動、社區韌性、海洋保育與公民參與等多元議題上的跨國交流與永續分享。
曼哈頓海灘市市長David Lesser致贈
<詳見「曼哈頓海灘市徽徽章」>
精緻典雅的珠寶盒可是來自「廢棄」的牛皮! 作品展現神戶市重視都市資源循環再利用與傳統工藝美學的永續創新理念,更是對環境責任與社會價值的具體回應。其環保意涵超越物件本身,可以說是象徵城市對於資源再造、產業轉型與共融社會的承諾。
神戶當地民間社團協會推動「物盡其用」(Mottainai)價值體驗,以「倫理飲食文化」為核心概念不只品嘗和牛,同時也將剩餘牛皮重新賦能,這是對食物的感謝,也是對生命與自然的敬意。這是「提升地方資源的附加價值」同時「構築循環經濟品牌」的新工藝典範,回應了 SDGs第12項「責任消費與生產」,利用牛肉產業剩餘的皮革作為設計材質來源,提升附加價值並減少資源浪費,推廣再生工藝與永續設計。神戶當地牛皮,也因供應鏈短、且回收再利用比例高,有助降低運輸碳足跡。而扶持當地傳統手工業轉型與創造就業機會,也呼應SDGs第8項「體面工作與經濟成長」,強調環境友善理念與對職人技藝的重視,展現地方產業轉型與永續發展的雙重價值。
透過這份兼具環保理念與工藝價值的贈禮,我們得以深入體認城市在永續生活、循環經濟與社會共融等層面的實踐與共鳴,訴說著城市對資源再生與社會共好的堅持,進一步深化城市間以「禮」為橋、以「人」為本的城市交流與永續夥伴關係。
神戶市議會議長坊恭壽致贈
<詳見「神戶牛皮盒」>
這些手工貝殼編織包由馬紹爾群島的婦女們製作,融合天然椰纖、林投葉與當地貝殼手工編織而成,展現島嶼的海洋生活智慧與女性工藝文化傳承,體現馬紹爾對性別平權與海洋生態的重視。
取材自在地馬紹爾沿岸海濱天然資源,這些素材的選用,體現「就地取材、物盡其用」的生活哲學,也展示了島國居民與海洋之間長久以來的共生關係。每片貝殼與植物纖維皆是馬紹爾婦女以手工一針一線方式,將海洋贈與的材料編織為日常用品與工藝作品,過程中不僅展現對海洋的敬畏與感恩,也具體實踐「保育與永續利用海洋及其資源」的SDGs第14項精神。這種將自然素材再創造為文化載體的行動,讓人們重新思考海洋資源的價值與人與自然的連結。作品們彰顯了島嶼城市對海洋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意識,實踐對海洋資源的珍惜與永續利用。
這些藝品不僅展現了馬紹爾婦女對海洋文化的詮釋與傳承,更是推動在地婦女經濟自主與社會參與的重要橋樑。馬紹爾為母系社會,女性在土地繼承與文化傳承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即使在母系制度下,女性在經濟參與、公共決策及國際交流等領域仍面臨挑戰,因此工藝製作與銷售成為提升女性經濟自主與社會參與的重要途徑,呼應 SDGs 第5項「性別平等」 的核心精神。透過世代相傳的編織技術,每一件作品皆蘊含女性對生活的觀察與情感表達,這樣的文化實踐與經濟模式,強調了提升女性在經濟領域的權能、促進女性於社區與文化生活中的主動參與,以及承認並強化女性的貢獻。可以想像,婦女們傾聽內在的靈感與情感,運用創造力及編織技術完成的一件藝術作品,是多麼的獨一無二。
獨具匠心的手工編織包訴說著生命力與故事,承載的不只是南太平洋海洋文明的日常記憶,更彰顯出性別平權與海洋永續的深刻連結。透過編織贈禮,島嶼婦女將生活智慧與文化技藝轉化為國際交流的禮物,也為世界提供了以生活實踐SDG目標的典範。
由左至右:
1.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大使館副館長卡蒂爾致贈
2. 奧爾環礁市長彼得致贈
3. 狀似海星的六角星芒,是馬紹爾編織品中最經典的圖紋之一。(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大使館大使卡蒂爾致贈)
以木質雕刻呈現國家疆域,強調多元民族共榮共存。透過組裝木製拼圖方式描繪貝里斯全境地形,組裝過程中可以了解到國土邊界,進而激發好奇心探尋貝里斯的河流網絡、森林分布等自然風貌,為一份兼具地理教育與生態意識的精緻工藝作品!實踐SDGs第4項「優質教育」及兼顧寓教於樂,加深對貝里斯自然環境與國土結構的認識,有助於推動全球公民的地理素養與永續教育。
貝里斯位於中美洲,充滿活力並擁有多元文化與自然景觀,這得益於其悠久的歷史和多民族的融合。從馬雅文明、英國殖民時期、非洲文化遺產以及原住民社區的存在影響著這個國家的文化多元結構。其人口結構包含麥士蒂索人、克里奧爾人、馬雅人、加利福納人、門諾會教徒等多元族群,每個族群皆保有自身語言、傳統文化與社會特色。這樣的族群構成不僅形成獨特文化景觀,也代表著國家長期實踐包容多元文化與減少社會不平等的政策理念。拼圖意喻城市對於文化共融與社會正義的尊重,展現如何透過文化及民族多樣性、促進跨文化理解和保護其獨特遺產,不同的文化融合及交織,呼應著SDGs第10項的「消弭不平等」與SDGs第16中項的「和平與包容」精神。
僑領張文正致贈
<詳見「木製貝里斯地圖拼圖」>
此外,貝里斯橘道鎮贈與之禮品「城市之鑰」,「PARTNERSHIP WITH THE PEOPLE」的標語象徵該市推動多元共融與地方夥伴治理的價值理念。在橘道鎮這樣一個族群多元、文化融合的社區中,跨公與私、跨文化、跨社群的互信與合作,是建構永續社會的重要基礎,體現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17項「永續發展夥伴關係」中所強調的跨部門協作與全民參與精神。
橘道鎮市長拉德里克·雪普德致贈
<詳見「橘道鎮城市之鑰」>
每一件永續意識禮品,不僅是國際交流的媒介,更是城市價值的凝縮。
透過誠意設計與共感素材,它們承載的不只是祝福儀式,而是永續的友誼與共好的願景,也傳遞著我們對於永續地球社會的共同信念。
讓我們以這些禮品為序章,攜手國際城市夥伴,共築「友誼可續、城市共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