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知名的「大溪大禧」慶典上,可以看到大仙尪仔熱情地手舞足蹈;桃園各原住民族群的歲時祭儀上,也能看到族人們舞態生風,致敬祖靈。號稱擁有「八百萬神」的日本神道教,祭神的舞蹈也是五花八門,值得玩味。
千葉縣指標性的祭典「成田傳統藝能祭」歷史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集結來自日本各地的傳統藝能團體,展演祭典、舞蹈以及獅子舞等傳統表演,每年 9 月在成田山新勝寺舉辦,能夠近距離感受日本江戶風情的民俗文化。右圖為2017年桃園市府率桃園在地民俗優秀團隊參與開幕式表演,與日本各縣市特色民族表演團體一同遊行,展露桃園傳統表演,博得日本民眾喝采。
香川縣讚岐市的塚原稻荷神社在10月會舉辦慶祝豐收的祭典,除金碧輝煌、莊嚴的本神轎,還有以稻草、竹子與蔬果等農作物做成的神轎,稱為暴動神轎。傳聞暴動神轎是過去沒資格,但卻又想扛本神轎的年輕人所創。祭典前,扛暴動神轎的年輕人,會噴酒精來驅邪;祭典開始後,扛暴動神轎的人會從後方追上本神轎,但是不可以走到本神轎之前;最後於祭典高潮,扛暴動神轎的人會將圍觀群眾推進行進路線最後的池塘,被推入池塘的人會受到神衹無病無災的庇佑。
日本神明平常住在神社,而神明要外出時所使用運具即是神轎,也因此,神轎的外觀與神社十分相似。神轎內有4根細長的棍子,在前後部分會突出,讓人們來抬神轎。在祭典行進時,由多位抬轎者抬起轎子,於鄰里街道中來回遊行,此外抬神轎的方式及口號會因各地風俗不同而異。
香川縣知事濱田惠造致贈
<詳見「神轎模型」>
獅子舞顧名思義,舞者頭戴噴漆的獅頭,身披彩色的布帶,配合著打擊樂的步調跳舞,不同於亞洲的舞獅,日本的獅子舞擁有眾多不同風格。舞獅通常是為添加新年喜氣的活動,但在香川縣秋天才是舞獅的季節。人民向每個地區的神社敬獻舞獅表演,以祈願天下太平、五穀豐收。每個神社的舞獅隊以村落為單位。此外,觀看舞獅表演時,重點是在獅子身上使用的油布。在價值不凡的絲綢上繪製戰國時代獲勝的武士或龍虎等吉利的主題圖案,是香川縣獨有特色。
香川縣議會議長五所野尾恭一致贈
<詳見「讚歧獅子頭」>
獅子頭在東北地區又被稱為權現樣,為神的替身。在岩手縣宮古市的黑森神社及下閉伊郡普代村的鵜鳥神社之間的村落多會在沿海地帶及海上交易。為祈求航海、闔家平安及漁獲豐收,村民會拿著受到神降臨的獅子頭,從白天起分別拜訪兩個神社附近的村落,到夜間會居住於事前預約的民宿,為村民祈禱闔家平安。在大範圍地區間進行祈求平安、巡迴表演為此神樂的特色。
岩手縣宮古市長山本正德致贈
<詳見「獅子頭傳統玩偶」>
日本神樂為向眾神獻舞的神道教儀式,每段歌舞背後都有來自日本神話的故事。而演奏神樂者多半為當地的巫女,每位巫女均以此為榮。關於高千穗的夜神樂傳說為日本的至高神天照大神因為一次鬧情緒,進入天岩戶中賭氣不出,在此期間世界消失光明,而眾神為請天照大神出來,獻上舞蹈才讓世界重回光明。
宮崎縣知事河野俊嗣致贈
<詳見「高千穗神樂面具」>
每年11月至隔年的2月間,高千穗的住民們正在徒火如荼地準備當地有800年歷史的神事活動-夜神樂。 夜神樂是在高千穗20個村落中,以舞蹈劇形式所呈現的神事藝能活動。從夜幕降臨開始,通宵達旦地舉行柛事,神樂舞的舞者以舞蹈劇的形式表演以感謝豐收、以及祈願明年的豐收。對於高千穗的人民而言,夜神樂是賜予恩惠,從夜晚到天明是人和神一起舞蹈的神聖儀式。伴隨著太鼓、鈴聲及歌唱,帶著面具的奉獻者,成為降臨神體的本身。表演者在神聖的神庭中旋轉著身體,以複雜的舞蹈形式迎接神話中的神祇。
宮崎縣知事河野俊嗣致贈
<詳見「高千穗神樂面具」>
神樂用的面具叫做仮面(面具),面具本身就是神,作為神體被崇拜,以最大的敬意被世人所迎接。各式各樣的面具都擁有其獨特的表情和歷史。連綿不斷延續了800年以上,傳說這個面具與神樂為同一時間出現。
宮崎縣交流合唱團長中野正裕致贈
<詳見「神樂面具」>
在高千穗地區,在神樂中扮演舞手的人們被稱為奉仕者。很多的舞手在小學或者更小的時候就在當地神樂師的指導下開始練習。過去只有家族中的長子可以做奉仕者。日本的風俗習慣中,長子是家中事業和財產的繼承人。但現在,從其它地區移居過來的住民也越來越多,擁有各種各樣的經歷的奉仕者也逐漸增加。
宮崎縣知事河野俊嗣致贈
<詳見「神樂人偶」>